蚊子自幼就因在校屢遭同學欺負而轉學

長久以來也交不到朋友

但這次卻因為一隻雞腿

他交到了生平中難得的好朋友

也一腳踏入了黑社會

但沒想到

這才是故事結束的開始....

 

艋舺的前半段呈現的可說是歡樂的廟口

巷弄中太子幫的打打殺殺

配樂卻彷彿是華麗的圓舞曲

整個艋舺的大亂鬥

也是以看不見刀光血腥來處理

還插以殘障的行乞者起身逃跑之類的笑點

但後半段

接續的是黑社會的權力鬥爭

摻雜著一件件私人的恩怨情仇

因為外來的因素而整個引爆開來

最後完成了黑社會的青春哀歌

 

很可惜

覺得劇情在大關節上

令人困惑

最精明的和尚

因曾受人之恩

更為了要拯救艋舺於外患之中

選擇了幹掉自己的角頭老大

其中也隱藏了對父親曾受過傷痛的報復

但聰明如他

看不出以滿清末年比喻艋舺現今面對外界變化並不十分恰當

畢竟艋舺的老大不是無知於外界的慈禧

對於外省幫合作背後的目的

未必沒有底

而連買個魷魚羹

到最後還不知被捉弄的純真蚊子

卻能因為只是看到和尚和瘋狗 外省幫有牽扯

就能猜到殺害老大的就是和尚

上船等於送死?

或許這裡若出現其他決定性的證據或暗示(發現和尚常作惡夢之類)

會比較合理

 

與其說艋舺是劇情吸引人

或許是鏡頭更會說話

在西片 港片 日劇上可以看到的鏡頭語言

在這都可發現

丟向蚊子的鐵球 就像是現在常見的慢鏡頭子彈發射

從小被欺負的過場

依稀有周星馳的"長江七號"的影子

小時走在校園的太子四人和今日的比照

就像是日劇"魔王"的校園四人

原來出自台灣的國片已可以做出這樣的語言

如同"海角七號"加入許多的幽默元素

國片已經走出了記憶中很藝術卻難懂

屢屢在國際影展上拿大獎

卻離一般市民理解似乎很遙遠的時代

現在以在地的生活 加入笑點 透過電影語言作包裝

成功的貼近人心 值得慶賀

 

我很喜歡最後幾幕

用過場交代艋舺一位位主角最後的模樣

坐在街邊 懊悔不已的父親

躺在醫院仍在急救中 不知何時才會甦醒的猴子....

對照很開心在聽著隨身聽的小凝

什麼也不知道 因為期待著夢想

更顯悲哀

在好朋友好兄弟 江湖義氣包裝之下的黑社會

是血淋淋爭奪權力和利益的鬥爭

 

最後又回到當初那幕

四人翹課

從牆上伸下來友誼的手

對照著背景好藍的天

耳邊彷彿還聽到清脆的鳥叫聲....

主角笑著進入黑社會

最終也笑著離開....

 

arrow
arrow

    Gi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